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因工作需要,经学校研究,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相关岗位工作人员。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招聘人数

本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4名工作人员,具体岗位见《重庆师范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一览表》(附件1)。

三、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政治立场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强。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理论水平;

2.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及能力;

3.五官端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与人沟通,有较强的亲和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符合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签署备忘录明确的失信情形人员,尚未解除党纪、政务处分或正接受纪律审查、监察调查的人员,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单位人事纪律等被单位辞退或解聘未满5年的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违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聘)纪律而处于禁考期的人员,不得报考。

试用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新提拔领导干部的职务试用期),未满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公告规定或双方签订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约定的最低服务期限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并完成拟录(聘)用公示的拟招录(聘)人员,我市公费培养、定向到基层机构就业但未满最低服务期限或本公告发布之日前未按规定程序解除培养及就业协议的师范生(医学生),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不得报考。

(二)工作经历。

本次招聘所要求的工作经历的计算截止时间为2024年3月。

(三)年龄计算。

本公告所要求的年龄计算截止时间为2024年3月31日,如“30周岁以下”,指未满31周岁,在1993年4月1日及以后出生,以此类推。

(四)毕业(学位)证书及专业。

考生凭已取得的毕业(学位)证书报考。2024年应届毕业生暂未取得招聘条件要求的毕业(学位)证书的,最迟须在2024年7月31日前取得应聘条件规定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其中国(境)外高校毕业人员还需在2024年7月31日前取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否则视为不具备应聘条件。

专业资格审查参照附件专业参考目录进行,以毕业证书(不含辅修专业或辅修学位相关证书)载明的专业名称为准。考生报名时应诚信、准确、规范填报所学专业。考生所学学科专业符合附件对应的任一专业参考目录即可;不在附件专业参考目录中,但与岗位所要求的学科专业类同的,由学校根据考生所学课程及专业培养目的等进行资格审查。

(五)特别说明。

本公告所指“以上”“以下”“以前”“以后”均包含本级(数),如30周岁以下,均含30周岁;5年以上工作经历,指工作经历满5年,以此类推。

本公告涉及的时间节点,除明确规定外,均以公告发布之日起算。未按期提交招聘公告规定的应聘资格材料的,取消进入后续招聘环节资格。

本公告要求的各类职业(执业)资格条件,以证书原件或发证机关提供的证明材料为准,须在报名时提供。

四、报名及资格审查

本次公开招聘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

(一)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报考人员在2024年4月8日上午9:00—4月15日上午9:00期间,登录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rlsbj.cq.gov.cn/),点击首页“我要办”中的“人事考试网上报名”进入重庆市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系统,选择“区县委托、社会化服务考试入口”栏目,点击“重庆师范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报名入口”进行报名。考生根据提示进入“渝快办”统一登录界面,进行网上注册,设置个人密码,填写详细信息。“渝快办”用户名和密码是查询资格审查结果、下载打印准考证等事项的依据,请考生务必牢记。

考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岗位进行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考生应按照招聘岗位要求,诚信、准确填写报考信息,并按网页提示上传电子材料(含本人电子照片,20kb以下,jpg格式):①有效本人身份证件(正反面);②已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证书的提供相应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国(境)外获得学历学位者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暂未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2024年应届毕业生可提供已加盖学校相关部门公章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的硕士研究生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暂未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国(境)外高校2024年应届毕业生可提供入学证明、各学年成绩单及相应正规翻译资料等佐证材料〕。③有党员身份要求的岗位需提供经所在党支部或上级党组织出具的加盖鲜章的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证明材料;④有执业资格、职称要求的岗位须提供证书原件或发证机关提供的证明材料;⑤有工作经历要求的岗位须提供相应社保缴费记录和劳动合同等证明材料;以上每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0kb,jpg格式。

(二)资格初审。

学校在2024年4月16日上午9:00前,对照岗位要求,对报名人员进行网上资格初审,凡资格审查不合格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如因信息填报错误而未通过审核的,可在2024年4月16日下午17:00前修改相关信息或报考其他岗位,重新提交资格初审信息。考生应慎重选择报考岗位,报名人员一经资格审核通过后不能再修改任何报考信息。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应及时下载报名序号等信息,以便后续信息查询。

(三)网上缴费。

资格初审合格后,考生须在2024年4月17日17:00前,登录报名系统进行网上缴费确认参考(按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网络报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确认的具体程序按网络提示进行。考生网上缴费后,要及时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核实缴费是否成功。网上报名后未缴费成功的,不能参加考试考核。完成报考的人员应及时在报名网站下载留存并打印《报名信息表》,以备现场资格复审时使用。

(四)未达到开考比例情形的处理。

实际报名人数与拟招聘岗位名额之比须达到3:1。达不到开考比例的,最低降为2:1,达不到2:1的,相应递减招聘名额,招聘名额无法递减的,取消招聘岗位。因招聘岗位取消而不能参加招聘考试的报考人员,退还其笔试考务费。

(五)打印准考证。

网上报名通过并缴费成功的,须在2024年4月25日9:00-4月27日9:00期间登录报名系统打印本人准考证(使用A4纸打印,保证字迹、照片清晰),并在考试当天持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原件按时到准考证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因未打印准考证而影响参加考试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五、考试考核

本次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包括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试。笔试科目为公共科目笔试,面试为综合面试。

(一)笔试。

1.一般管理岗1、2和其他专业技术岗1、2笔试为公共科目笔试,笔试科目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满分150分)和《综合应用能力A类》(满分150分)两科,采取闭卷笔答方式。其他专业技术岗3(临床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岗4(临床护士)笔试为公共科目笔试,笔试科目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E类》(满分150分)一科,采用闭卷笔答方式。

各岗位公共科目笔试内容详见附件1。考试大纲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附件6)执行。

2.笔试时间暂定为2024年4月27日(星期六),08:30—10:00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10:00—12:00为《综合应用能力》。若因工作等需要调整,将另行通知。笔试具体时间及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3.笔试后进入面试环节规则:

(1)笔试任一科缺考或零分的,不得进入面试环节。

(2)各岗位进入面试的人选,按照面试人数与招聘岗位名额3:1比例,根据本公告规定的笔试成绩折合规则,以笔试折合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

(3)若最后一名进入面试环节人选成绩相同,则并列进入。若实际参加面试人选达不到预定比例的,最低可按2:1比例开展面试;竞争比例达不到2:1的,相应递减招聘名额,招聘名额无法递减的,取消该岗位招聘。

(4)进入面试环节人选名单等事项将在重庆师范大学人事处网站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

(二)资格复审。

进入面试环节人选需按学校通知的时间地点持资格复审所需的材料现场参加资格复审,详见《现场资格审查所需材料》(附件7)。复审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资格复审合格者,参加面试。经确认自动放弃者或资格复审不合格者,其缺额可按报考该岗位应聘人员的笔试折合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是否递补及递补次数由学校研究确定。若递补人选笔试总成绩相同,则并列进入面试。面试后,查实考生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其面试缺额不再递补。

考生属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的,应在面试资格复审时向负责资格审查的单位出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诚信应聘承诺书》(附件8)。未按规定提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诚信应聘承诺书》或经核实处于最低服务期限的,取消进入后续环节及聘用资格。

(三)面试。

综合面试分值100分,采取结构化面试,主要对应聘人员的语言表达、综合分析、逻辑思维、团队意识、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面试时间暂定为2024年5月底,具体时间、地点等在重庆师范大学人事处网站另行公布。未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综合面试的,不再进入本次招聘后续环节。面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得确定为体检人选。

面试当天,若原确定进入面试的部分人员主动放弃,导致竞争比例达不到3:1的,可放宽开考比例,最低可按2:1竞争比例开展;放宽开考比例的面试人员,其综合面试成绩未达到70分者,不得确定为体检人选。

(四)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在综合面试前进行,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等综合情况。测试结果不纳入考核总成绩,但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考试考核总成绩计算。

甲类岗位:考试考核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成绩+《综合应用能力A类》成绩)÷3×50%+综合面试成绩×50%;

乙类岗位:考试考核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E类》成绩×2÷3×50%+综合面试成绩×50%。

考试考核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计算,四舍五入后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面试结束7个工作日内,在重庆师范大学人事处网站上公布考生考试考核成绩,同时公布入围体检人员名单,敬请考生及时关注重庆师范大学人事处网站相关通知安排。

六、体检和考察

体检人选按照拟招聘岗位名额,根据报考人员考试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1:1等额确定。当考试考核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笔试成绩、综合面试成绩高者优先确定进入体检人选;若仍相同,则加试综合面试,以加试成绩高者优先。

体检由重庆师范大学统一组织。体检在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体检标准参照《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等规定,结合岗位实际要求执行。体检合格者,学校对其进行考察。

若有报考人员体检、考察不合格或在体检、考察中经确认自动放弃资格,其缺额可按规则递补,递补次数由学校研究决定。需递补的,按报考人员考试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若递补人选考试考核总成绩相同,则按体检人选确定规则确定递补人选。

七、公示

考察合格的拟聘人员将在重庆师范大学人事处网站公示。

八、聘用及待遇

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核实不影响聘用的人员,应及时进行签约。其中,属2024年应届毕业生的,应及时签订三方协议书,待毕业后再按学校规定程序报到。

拟聘用人员实行编外聘用,按学校专门聘用人员的方式进行聘用和管理,与学校同类同级的编内人员同工同酬。

所有人员须在2024年7月31日前取得应聘条件规定的学历、学位证书,国(境)外高校毕业人员需加持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并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前持上述证书等报到。否则视为不具备应聘条件,取消聘用资格。

公开招聘的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予以正式聘用;试用期内或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或发现隐瞒聘前病史且身体条件不符合岗位要求以及提供虚假材料者,取消聘用资格。

九、纪律要求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视情节轻重取消报名资格、考试考核资格或聘用资格;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十、特别提醒

根据工作需要,本次招聘各环节时间、地点安排有调整的,将通过重庆师范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rsc.cqnu.edu.cn)上及时公告,请参考人员及时关注。

十一、其他

(一)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人:余老师、刘老师

人事处联系电话:023-65917777、023-65363480

学校网站主页:http://www.cqnu.edu.cn

网上报名技术咨询电话:023-86868837(工作日9:00-12:00、14:00-18:00)。

(二)本简章由重庆师范大学人事处负责解释。

(三)本次招聘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任何以公开招聘考试命题组、专门培训机构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等,均与本次招聘无关。

(四)考生在招聘期间须保持报名时所提供的通讯全天候畅通,如因考生原因未获知相关信息,或考生通讯不畅未接收到相关考试信息而影响招聘的,责任由考生承担。 

附件:1.重庆师范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一览表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3年4月)

3.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4.重庆市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2015修订版)

5.重庆市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2023修订版)

6.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2022年版)

7.现场资格审查所需材料

8.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诚信应聘承诺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重庆,校园面积2804亩,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十佳市容整洁单位、重庆市森林校园。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等三个国家级基地,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幼儿教育教师市级研修培训基地、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市级培训基地、中德(重庆)职业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职教师资培训集团、重庆市管乐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市级基地。“重庆旅游学院”、“重庆音乐学院”、“重庆幼儿师范学院”、“重庆特殊教育学院”、“重庆新闻学院”也依托我校设立。

60余年来,学校始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践行“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构建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的特色办学格局。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基本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三个校区各有1个图书馆,纸质图书250余万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104万种,本地镜像资源容量达55TB,数据库共46个,校园网实现校区全覆盖。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36000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28000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成教自考学生4600余人。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76余人;正高职称教师244人,副高职称教师51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0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5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76%以上,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39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1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人选1人及省部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2人,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人,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3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7人,省(直辖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0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7人,省(直辖市)级名师获得者3人,重庆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 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2人,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71人。

学校现有17个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6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个职教硕士学位授权、1个高师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十二五”市级一级重点学科11个、“十五”“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11个、5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创新团队、3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市级众创空间。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市级三特专业、2个三特学科专业群、2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19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2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2个市级教学团队、7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形成了“通识综合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了以“三主线”和“六环节”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近年的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我校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7项。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8项、全国二等奖25项、重庆市一等奖39项、重庆市二等奖87项;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4项、重庆市一等奖10项、重庆市二等奖6项、重庆市三等奖3项、重庆市成功竞赛奖25项;在东芝杯***8226;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3项,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2项、全国优胜奖3项。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科研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973”和“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48项,省部级项目1409项;发表学术论文10700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超过1800篇。科技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人文社科三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社科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97项。

学校编辑出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地理教育》、《当代幼教》等学术刊物。其中,《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教育部社科司、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勤学善思,求是致用”的优良学风,推行自我教育,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有在册学生社团106个。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项206项。学校连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青马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培育工程”、“演艺文化育人工程”等校园文化成果三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办学60余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十六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重庆市90%的一级示范幼儿园现任园长、50%的重庆主城区小学特级教师、60%的小学骨干教师均为我校毕业生。中科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马志明,“最美乡村教师”曹瑾等是我校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把握教育国际化趋势,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创办“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合作建立“重庆中日交流之窗”。学校是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组织(PEN项目)成员。

近年来,习近平、刘延东、贾庆林、贺国强、许嘉璐、彭佩云、韩启德、张梅颖、郑万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学校,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当前,学校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努力奋进!

服务热线 在线资讯 关注微信 官方微博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method mysql::dbshow() in D:\wwwroot\hwlxsjob\wwwroot\include\mysql.class.php on line 23